2017.06.09 论坛:“传承和创新:存量时代的建设之道” 随着“全球化”和“地方化”的不断深化,与城市更新相关的各类再城市化运动与新型城镇化的打造战略都引起了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 2017 年 6 月8日-9日,由上海奉贤新城和上海房地产总工俱乐部,拟举行以“传承和创新: 存量时代的建设之道”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将围绕如何实现城市更新和增量价值,围绕特色小镇的创新与发展展开讨论和分享。
2017.05.20-06.10 展览:ALYA微展Can Be 每一秒钟,全世界又消耗了6700个易拉罐,换算到一年时间就是天文数字。而这么多的铝罐,又有多少是被回收利用的呢? 香港青年艺术家Kat Ling(凌静然)和她的团队,在过去的七年中,凭借着“化忽略为光芒”的座右铭,与公益团体合作,将易拉罐回收再制为工艺精巧的艺术品。 这次在五原路工作室的微展,是她的国内个人首展。展品包括获得了德国红点大奖的Can Watch系列手表。
2017.04.29 讲座:钱学森图书馆对谈 绿色光年,全称上海闵行区江川绿色光年环保服务中心,致力于通过与社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进行形式多样并具有体验性、互动性的环境公众教育,提倡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4月29日,绿色光年在钱学森图书馆组织与环保大咖面对面的活动,让孩子们与绿色零距离。刘宇扬先生分享了位于江桥镇的滨江爱特公园,公园的规划和建设都是利用当地工地上的废弃石料堆砌起来的。刘先生不仅带领自己身边的同事投身于环保中,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进入施工工地,让孩子感受到环境被破坏后的场景,能够更好的让孩子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2017.04.08 讲座:陈彧君X刘宇扬:空间的诗学 2017 BANK/MABSOCIETY“榨汁”系列讲座 Episode 1 艺术家的空间想象与建筑师的空间实践互相生发,“空间诗学”将在对谈中逐渐显影。
2017.01.19 展览:ALYA年终总结暨上海十周年回顾 从2007年ALYA成立至2016年末,在上海走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间,团队成员从五人成长为现在的二十余人的,建成项目从江浙沪、珠三角扩散至全国。生活的足迹留在了安福路、康平路、天津路和五原路的四个工作室。 1月19日这天,三位项目主管各自分享了2016年中的重要项目,邀请了茹雷、陈嘉炜、卜冰三位老师和前同事现场交流并做点评。
2016.12.21 论坛:泉州古城保护与发展沙龙——建筑再生与利用 集体与独立:城乡更新的设计实践 从201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城市更新案例展,到浙江安吉老城的改造方案,以及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在上海市中心、广西阳朔农村和泉州古城的三个实践案例,呈现了不同时空不同场所不同的形式之下,城乡更新的设计策略与实践成果。。
2016.12 获奖:首届UED杂志中国最美民宿评选十佳荣誉 项目:云庐酒店 喜岳云庐酒店入选了由UED举办的首届中国最美民宿大奖,奖项评选倡导的是一种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方式,参选民宿需在尊重自然环境、地域人文的基础上,注重文化品质和旅居体验,注重设计的新旧关系及设计创新,注重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传递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方式。
2016.09.13-10.14 展览:当代中国建筑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受邀参加由哈佛大学GSD主办的中国当代建筑邀请展,这次展览由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策展人李翔宁策划,展现了60家中国当代新锐建筑事务所的作品,是中国当代建筑在海外的大规模集中展示。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展出项目:喜岳·云庐酒店。
2016.06 获奖:INSIDE世界室内设计节 华鑫体验中心室内设计获得了2016年度入围奖。此项目是华鑫慧天地的销售展示中心室内设计,有别于一般室内设计做到满的方式,每层楼只选择性地设计部分空间、以精装修区域展多种体验的可能性,让周围保留初始的空间状态,展现纯净的结构与光影,从而激发未来租户各自的想象,也预留出发挥的空间填入更多的故事。建筑师用最少的设计动作,让空间体现最多的可能性。 合作设计:茅氏设计
2016.01.30 展览:暖房微展@五原路工作室 这是自2014年入驻新工作室以来的首次公开活动,在工作室内展出了近两年的项目模型与图片。上午场邀请了同事们的家人与朋友,下午场则是各界好友和著名建筑圈内人士的聚会。暖房微展不仅仅是五原路工作室设计改造的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事务所近年来完成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2015.12.08 论坛:创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当下人们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结合城市文化创新能力与数字化革新潜力的工具箱,同时用以实践全新的建筑、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方式。讲座主讲人为Raoul Bunschoten教授,由建筑师刘宇扬主持,对谈嘉宾为曹宇、付志强、马卫东、卜冰、庄慎、苏运升、林逸峰、潘陶。
2015.11.24 讲座:COMPOSING SPACE, Let’s Talk 第50讲(分享会系列) 主讲人Hélène Binet是著名瑞士摄影艺术家,她以“Memory、Shadow、Light、Materiality、Formation、Ground”等关键词,介绍了自己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的摄影作品,其中包括卒姆托、扎哈 哈迪德、里伯斯金等建筑大师的知名杰作。建筑师刘宇扬以主持人的身份,与嘉宾张佳晶、李亮聪、唐煜、苏圣亮一起,与Binet女士探讨了建筑创作与摄影艺术。
2015.09.26-10.07 展览:10×100——UED十年百名建筑师展 过去十年,中国以日新月异的节奏大步迈向城市化。未来城市的关键在于营造可持续、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建筑是构成城市环境的基本单元,其公共属性决定其必然影响到公众生活、城市系统、经济格局,其文化属性决定其既要面对历史,又要面向未来。希望以故事的叙述方式让公众读懂建筑,了解建筑的力量以及其对生活的深远影响。
2015.09.25-11.15 展览:一零八件社创事 《水浒传》中108个在梁山落草为寇的好汉是流传千古的英雄,现实中香港也有不少致力于社会创新的民间英雄。十日节精选108个来自不同背景、却不约而同肩负起创新责任的好汉,并展出他们以改善社会现况为目标的社会创新故事。建筑师刘宇扬以代表作滨江爱特公园参与了本次展览。
2015.09-2016.01 展览: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海城市更新实践十二案例 此展览共涵盖了十二个上海在地的城市更新案例。建筑师以各自独特的视角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延续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力,也为城市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六个项目围绕“后工业城市复兴”的主题,将旺盛的工业时代过去后被“遗弃”的城市组件进行部分的改造,赋予其新的使命;另外六个项目则以“社区共生”为主旨,将被人们忽略的“灰色地带”重新带入现代的社区生活,甚至成为城市社区中富有活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十二个策略各异的作品,建筑师刘宇扬希望专业者和市民能重新审视城市更新的方法与结果,并共同思考未来城市的可能性。
2015.09-2016.01 展览: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空间漫游” 本次活动作为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分会场,由由华鑫置业( 集团) 有限公司承办,马卫东、王家浩、刘宇扬共同策划设计,以街区内公共空间的考察活动为主导,制定整个区域内的参观“空间漫游”路线及各项活动。
2015.03.25 论坛:国际水岸城市发展论坛 此次论坛在香港举行,建筑师刘宇扬在论坛上做了题为“From Industrial to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Shanghai’s Suzhou Creek as an Urban Design Narrative”的主题演讲。 介绍了上海苏州河的现状与北虹桥吴淞江北岸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成果,以及滨江爱特公园的改造设计案例。
2014.06.13 讲座: 建筑纪元 — 生活演习2.0 5位建筑师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刘宇扬、无样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冯路、高目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张佳晶、集合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卜冰、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唐煜在讲座中回顾了2012年以都市中“家”为主题的生活演习1.0 — 建筑空间艺术展内容,继而介绍了即将进行的,以“乡村”为主题的生活演习2.0的筹备工作。
2012.11.30 讲座: 中国新兴的美术馆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影响深远,其他城市都相继尝试通过建立一个与之有相似重要性的文化机构来建设自身。许多值得关注的新美术馆已在离西班牙很远的中国—一个置身于诸多建筑思潮中心的国家建立起来。中国的资金已经成熟,它将会从必要行为到美好行为、从产业到文化进行重新分配。用来建造美术馆也是其中之一。当全世界许多城市的经济衰退使建设新文化场所的计划受挫,而中国的美术馆却在急速发展。建筑师刘宇扬,祝晓峰,Frank Krueger和Clare Jacobson探讨了在美术馆建筑类型下他们各自的作品。
2012.06.06 讲座: 第六届城市发展论坛 Architecture as creative and sustainable urban generators: Learning from Chinese cities in the cases of Shenzhen, Chengdu and Shanghai
2011.03.11 讲座: 三方四角研讨会 在中国、甚至在全亚洲或世界上,珠江三角洲都是非常独特的地区。分布在珠江口的四个城市:广州、深圳、澳门、香港,分别扮演了贸易交流、体制冲突和全球化的中国视窗等特殊角色,其独特的地缘文化基因仍保留在城市的历史空间和肌理当中。重新讨论、梳理和比较这四个“行进中的历史博物馆”,必将带来令人深思的线索和富有启迪性的新思维。